BWIN必赢经济学家田轩:不断突破人生阈值的长期主义者
BWIN必赢经济学家田轩:不断突破人生阈值的长期主义者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第十四届全国代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教研领域为公司金融、企业创新和风险投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多篇论文累计80余次位列全球前1%高影响力论文,多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曾两次获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和“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入选“中国商学院十大最受欢迎教授”,主讲的《公司金融》两次入选“清华大学精品课程”。
创新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可以通过制度设计予以推动,资本如何激励创新,未来金融会有什么变化,如何服务创新,谷歌、苹果、微软有什么创新经验值得借鉴?腾讯、阿里、百度、华为、京东、小米又在走什么样的创新道路?5月22日晚7点,人文清华讲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演讲《中国经济从新出发》,与您一同探讨中国“新”未来!
1978年,田轩出生在北京西单附近的一个大杂院中,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他听着新闻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消息长大。虽然在他出生的时候,基本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是打补丁的裤子、北方人家冬天里囤积的大白菜和蜂窝煤还是给他留下了物资匮乏年代的切身印象。回溯记忆深处的童年时光,田轩至今还是会想起小小的黑白电视机里分不清楚颜色的葫芦娃七兄弟。
在进入中学之前,田轩的人生目标是成为一位音乐家。如同大多数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一样,虽然父母的月工资加起来仅仅百余元,田轩的父母仍东拼西凑买来一架上千元的钢琴,供年仅五岁的田轩练习。小学四年级,田轩的钢琴老师直言他的手部条件不符合职业钢琴家的要求,转而推荐他去学小号。两年之后,田轩再次因为嘴部肌肉不够发达,落榜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录取考试。音乐梦想破灭之后,田轩重新回到一个普通学生的升学轨道上。
虽然没有如愿成为专业的音乐演奏家,但是一路与音乐相伴的成长经历必赢体育,枯燥的、音阶练习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他的性格,让那个在胡同里上房爬墙、四处惹祸的熊孩子慢慢变得沉稳、专注,能耐得住学术研究的寂寞。现在的田轩,在学院内外身兼数职,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社会任职多个身份中转换,他将自己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归功于左右脑的充分发育,而这要感谢钢琴弹奏过程中对左右手协调配合的训练。
音乐也成为田轩生活的重要调剂,钢琴不仅开启了他与太太的爱情之路,也成为他与家人情感联系的重要纽带。现在给女儿弹钢琴,已成为他赢得女儿仰慕的秘密武器。
九十年代末期,中国轰轰烈烈的市场经济改革与飞速发展的国际经济贸易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1997年,田轩以北京市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懵懵懂懂中顺应着时代的浪潮选择了国际经济专业。在经济学院度过的四年本科时光,为他打下了坚实基础。毕业之际,抱着要到更广阔的世界看一看的想法,田轩申请到了位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奔赴美国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起初,田轩对读博士这件事的认知还停留在“无非是读更难的书,做更难的题,考更难的试”,直到开始为博士论文寻找选题,他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研究兴趣并不是象牙塔中的纯粹经济学理论。田轩出国之时,正值国内的互联网泡沫盛行,他对这种烧钱上市的商业模式和给创业企业钱让他们烧的风险投资充满好奇,到了美国却发现创业与风险投资属于金融学范畴,当时的华盛顿大学并没有能在这一领域指导他的老师,于是田轩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转学。
2003年,田轩转学进入波士顿学院,拜入在风险投资领域颇有建树的Thomas Chemmanur教授门下重新攻读博士学位。在波士顿学院的五年时间,找对了方向的田轩算得上是如鱼得水,擅长实证研究的他与擅长理论建构的导师相互配合,合作开展了大量研究。此外,导师对于学术研究的严谨投入、对于学生的倾情帮助给田轩带来了深刻影响。
2008年,而立之年的田轩顺利从波士顿学院毕业,经历了长达7年的“0”的蓄力,完成了到“1”的惊险一跃。回顾在美国这段求学经历,他总结“读博士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是一个让你从知识的消费者变成知识的创造者,发现新知的过程”。相比于读博前对于人生道路的迷茫,田轩终于在毕业时确信自己在金融这个领域的兴趣与能力,出于对学术自由的向往,也为了不辜负导师的期待,田轩进入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担任助理教授,真正开始将学术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进入高校,非升即走的晋升压力是摆在每一个青年助理教授面前不得不跨越的现实门槛。在已经较为成熟的领域进行微小的突破是一种相对稳妥的办法,但也许是初生牛犊,也许是年轻气盛,田轩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在入职印第安纳大学半年后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田轩在与同行聊天时偶然发现了在金融与创新的交叉领域还存在着一片学术空白,在此之前,很少有关于怎样运用金融的手段、制度、方法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系统研究。在好奇心的趋使之下,田轩一头扎进了这个新领域的研究中,与不同的合作者同时开展四五个项目,在无法确定这究竟是一片未经开垦的地还是学术精英的折戟地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堪称赌上了整个学术生涯,幸运的是,结果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因为创新与常规性工作的不同,田轩的研究经常会得出一些与常规认知不符的的结论。2011年,他提出公司的股票流动性越高反而会对企业的创新产生负面影响。但传统学术界当时普遍认为股票流动性越高,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与融资成本,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对企业创新和发展产生正向影响。田轩的结论显然挑战了传统认知,质疑如潮水般涌来,他甚至遭到股票流动性领域资深学者不客气的否定。巨大的压力之下,田轩没有动摇,硬着头皮与文章合作者继续推进这项研究,颇有一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精神。
2014年,这篇题为《股票流动性提升还是抑制企业创新?》的论文发表在金融领域世界排名第一的期刊Journal of Finance上。后来这篇文章成为引用量排名世界前1‰的超高被引论文,连同其他多篇同期也发在期刊的论文,奠定了田轩在金融与创新这一新兴领域的“江湖地位”。
田轩常说,金融学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篇论文从开始研究到反复论证到最终发表,周期长达4-5年,而一个普通水平的博士生在起步阶段要发表一篇论文,平均要经历5-8次退稿,“投稿-退稿-投稿”的循环与遭到学术同行不留情面的批评是学术研究过程中最基本的日常,这时候就需要铜墙铁壁一般的厚脸皮。在持续产出的过程中,田轩一年要收到十几封甚至二三十封的拒绝信,有时候会遇到一天连收两封拒信的“双响炮”;也曾在拒稿信中被审稿人毫不留情地批评“麻烦请重修博士一年级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甚至有过因投稿在编辑阶段就被毫不留情地退回,血压暴涨到两百多的经历。在经历了太多次的拒绝之后,田轩逐渐学会了美国人常说的“Be Smooth”,回国后他将这个词翻译为淡定,意为在不断探索、试错的过程中,学会与失败相处。
“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淡定能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田轩曾有一篇论文,精心写作两年却在投出去两天之后就惨遭主编拒稿,他将这篇论文继续修改了9个月后投给了另外一家顶刊,不仅成功发表,还拿到了最佳论文奖。这样的转折颇有些戏剧性,回头再看他已然把它当作一桩笑谈,“不知道到底是哪家期刊made a mistake”。现在的田轩,已经养成了一颗“大心脏”,即使在清晨醒来看到邮箱里的拒信,也能心静如水,关上手机继续睡觉。
田轩加入印第安纳大学六年时间,在期刊陆续发表了七篇论文,2014年,他正式拿到印第安纳大学的终身教授教职,那一年他只有36岁。终身教授意味着田轩已经早早在学者这条人生主线上获得成功,可以预见未来留在美国的生活将会十分平静和安逸。而与此同时,他也深感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活力,特别是党的后,改革开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让田轩迫切希望能够投身国家的发展大潮,“作为一名中国人,骨子里我一直深信‘学之大者,为国为民’,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我希望能够参与其中。”于是在这一年,他决定回到国内,入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拓展学术边界的同时,脚踏中国大地,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做出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学问。
回国之后,田轩变得更加忙碌,但他依然在教学上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虽然在美国已经积累了多年教学经验,他依然会在课前精心设计课程大纲,对课上涉及到的每一个案例和论文都能信手拈来。在课堂上,他活力满满,总是走着讲课,以便顾及到每个角落的学生。讲课时,他深入浅出、幽默风趣,时不时举起双手做出双引号的手势,来为讲课内容手动划出重点。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他经常与学生们交流讨论最前沿的金融学研究,并鼓励学生随时发问。他在学术研究中发现容忍失败、允许试错的宽松环境才能激励创新,也将这一原则践行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2019年的夏天,田轩突遭车祸肋骨骨折,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却丝毫没有打乱他的工作进度,第二天,他已经在病床上恢复了工作,通过线上规划部署教学任务,还不忘与学生沟通论文进度。在录制《公司金融》的线上课程时,为了保证收音效果,演播室里不能开空调,气温逼近40度,车祸重伤未愈的田轩带伤上阵,忍着不适完成了课程录制。田轩于2016年和2018年两次获得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2018年荣获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2020年入选“中国商学院十大最受欢迎教授”。
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学者,田轩接受过比较系统的经济学训练,掌握了一套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而科技的发展使经济数据的获取与分析变得更加便利,使他能够更好地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捕捉内在逻辑,发现问题的关键。这使他在学术研究的领域中不断产出新的成果,而他也正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应用到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完善的政策实践之中。他常说金融学是一门显学,学术研究能够影响经济政策与大政方针的制定,所以他始终关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
在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之外,田轩有意识地参与到行业与社会事务中,以增进对国内金融制度与行业现状的了解,为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监管制度完善贡献专家力量。他先后兼任证监会第六届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深交所第一届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委员、深交所第一届创业板并购重组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亲身参与了股票市场的注册制改革;2019年开始,他以中央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成员的身份,为国家大政方针建言献策,执笔的多篇政策建议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
今年,田轩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多项建议,在报告原稿中看到“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这一句时,他特别提出要增加“稳定性”一词。田轩认为,我国政策的制定实施是具有内在逻辑的,已经做到了连续性与针对性,当前更重要的是应提升政策的稳定性,以帮助市场形成连续、稳定、一致的预期,从而让市场有信心进行创新、长期投资。这一提议后来被采纳,“稳定性”被写进了正式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田轩认为,面对当今中国进入高质量增长的转型期,对内要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外要继续保持高水平开放,深度融入国际合作和分工的内外部挑战,他希望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帮助中国在现有的框架下,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解决困扰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的顽疾,可能是我们这一代经济学家或者是经济学人非常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展望未来的道路,他表示“科研是安身立命之本”,但在持续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他还将继续为经济改革建言献策,努力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进程,这是田轩的初心,也是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