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BWIN必赢 > 音乐知识 > 乐理资讯

BWIN体育文化艺术“扫盲”同样重要

2024-10-15 23:41:42

  BWIN体育文化艺术“扫盲”同样重要9月8日是联合国国际扫盲日。每年的国际扫盲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会颁发“国际扫盲奖”,奖励那些对识字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今年的国际扫盲日主题是“服务于21世纪的扫盲”,强调扫盲是对话、交流、融入新的互联网社会的首要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扫盲”一词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所说:“扫盲绝非仅仅是一项教育优先的工作。它是大有可为的投资,是21世纪新的种种扫盲的第一步。”

  21世纪的扫盲工作不应局限于识字教育,文化、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都需要“扫盲”。放眼全球,不少国家积极采取措施,扫除各个领域的知识空白,提高全民的文化、艺术、科学普及率。

  在法国,作为公共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机构如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遗产地等,充分发挥了向民众普及文化知识即“文化扫盲”的功效。以博物馆为例,作为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法国政府非常看重其国内45个国家级博物馆、1200个地方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让各类博物馆普遍坚持低价政策,以便让所有的民众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博物馆实行多种形式的门票优惠政策,吸引最广泛的民众走进博物馆。如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卢浮宫免费对外开放;每年春季组织“博物馆日”活动,博物馆免费迎接观众参观。为了鼓励年轻人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博物馆还规定,25岁或30岁以下的参观者可以购买打折门票,如在罗丹博物馆,25岁以下的参观者可以购买半价票。

  在促进文化普及的同时,法国政府还特别注重“文化”,即让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地参与文化活动,尤其是让那些在社会地位、工资收入、居住地点处于不利处境的人也能获得参加文化活动的机会。由法国文化部与法国国家社会融合和机会均等协会联合举办的“时光之门”活动就是其中的代表。考虑到法国青少年享受文化方面的不平等性在假期表现得尤为突出,“时光之门”活动优先针对家庭条件较差的年轻人。每年暑假,法国各地的69家文化遗产单位面向少年儿童开放,邀请他们参加历史、考古、文学、建筑、戏剧、音乐、电影等多项活动,寓教于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使法国人养成了爱去博物馆、喜欢参加文化活动的良好风尚。据统计,法国6500万人口中,有5200万人至少每年参观一次博物馆。

  奥地利被誉为“音乐之国”,其国民的音乐普及程度很高。毫不夸张地说,音乐已像面包、沙拉一样,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除了悠久的音乐传统,对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视与普及是造就奥地利全民音乐素质普遍较高的重要原因。其中,把音乐列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为奥地利普及音乐打下了基础。

  奥地利的义务音乐教育为9年,针对6岁至15岁的孩子,目标是帮助学生开启进入音乐世界的大门,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对人生、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向其传授相应的专业知识。学生经过几年的音乐教学后,如果能识谱、能弹奏简单的曲子、能听懂歌剧,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奥地利法律规定,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接受音乐教育,教学大纲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音乐课时数也有详细规定。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学生每周至少要上2个课时的音乐课,主要教授音乐基础知识,如五线谱、各种乐器的起源和演变等,还有演唱练习及一些作曲的基本规则。五年级至八年级的学生,每周只要求有1节音乐课,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与创作能力。作为课堂音乐教学的补充,老师经常会带学生去听音乐会、看歌剧。不少学校还建立了学生合唱团等各种音乐活动团体,学生们经常自己举办演出。八年级以后,学生面临分流,一部分进入技校或职业学校,基本上不再上音乐课;另一部分进入文理中学,他们可以在音乐课和艺术课之间进行选择。

  为延续优良的音乐传统,奥地利政府及联邦教育、科学与文化部还出台了相关措施,保障音乐教师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德国民众的科学素质普遍较高,德国科学界对全球科技的重要贡献也让德国人为之骄傲,这都与德国政府重视科学知识普及的传统密不可分。

  说到德国的科普教育,不能不提及“科学长夜”。“科学长夜”活动于2001年首次在柏林举办,之后每年举办一次。活动选在一个周末的下午5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70多家柏林的科研院所对外开放,向民众展示各自的实验室、演示大厅、工作内容、研究成果,并为民众答疑解惑。“科学长夜”涉及的内容相当广阔,包括医学、信息技术、宇宙、能源、生物学等多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门类。“黑巧克力是否会减少心脏病患者死亡率?”“饮用运动饮料是否有利健康?”参观者仔细思考后作答,研究人员耐心解释问题背后的科学道理。如果答对,还能得到一些小礼品作为奖励。

  在柏林,“科学长夜”活动已成为传统。每年“科学长夜”的参与者数以万计,大部分参与者携家带口,一些小观众不过两三岁。近年来,该活动逐渐推广到德国其他城市,如德累斯顿、汉堡、斯图加特等。“科学长夜”让公众与科学家面对面,有助于大面积扫除“科学盲”。

  除了“科学长夜”,德国每年还开出一艘“科学船”,船舱是一座“科技展览馆”。每年,这艘移动的“科技展览馆”都会花5个月时间游遍德国全境,每停靠一座城市,民众都能免费登船参观,了解新技术。另外,德国多所大学每年举办“儿童大学”活动,由大学教授向孩子们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科学知识。在每年的莱比锡书展、法兰克福书展上,针对儿童的科学图书也不在少数。

  新华社巴黎9月9日专电(记者 尚栩)9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扫盲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9日在巴黎总部将中国政府资助的“孔子扫盲奖”授予孟加拉国、科特迪瓦和纳米比亚的三家机构,以表彰它们在扫盲方面作出的努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向全世界在扫盲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机构颁发扫盲奖。目前,这一活动共设有两个奖项,除中国资助的“孔子扫盲奖”外,还包括韩国资助的“世宗王扫盲奖”,两个奖项每年同时评审和颁发。

  9日获颁2013年“孔子扫盲奖”的三家机构分别是孟加拉国“达卡阿赫萨尼亚工作队”、科特迪瓦“学习为了更好地生活”组织以及纳米比亚教育部下属的教育管理局。这三家机构均因在本国开展普及性扫盲教育计划而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表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颁奖仪式结束后对新华社记者表示,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扫盲工作是21世纪和平发展的基石,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开展扫盲计划的支持。“孔子扫盲奖”的颁发已经持续了近十年,这一奖项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一国政府合作的典范。

  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衔代表尤少忠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够通过“孔子扫盲奖”的颁发激励更多国家的政府机构、民间团体或个人投入到全球扫盲事业中去。尤少忠说必赢体育,中国近年来在扫盲教育领域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中国愿意同其他国家分享经验,交流学习,共同进步,为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扫盲事业作出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扫盲奖”是根据中国政府提议,在2005年9月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上讨论通过,并在同年举行的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上批准设立的一个重要奖项。从2006年开始,这一奖项每年颁发一次,每个获奖者可以获得2万美元奖金、证书和奖章。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