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BWIN必赢 > 音乐知识 > 钢琴技巧

必赢体育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秋天的琴声

2024-05-03 15:03:27

  必赢体育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秋天的琴声那天,见路边有着广阔的金黄,便停下车,走到了稻田里去。此刻天高云淡,山黛如抹,清风拂面,稻浪金光灿灿。这一幕让我心醉神迷,飘飘欲仙。

  蹲下身去,想与这沉甸甸的稻穗留个影,却听见顺风而来的隐约琴声,是健朗有力的钢琴。哪来的钢琴呢?看见路过的一个汉子,便上前打探,汉子指了指远处的一片房舍,说:“你没有听错,就是钢琴。这里是钢琴之乡。”

  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耳听闻,我哪里会相信,只有47.3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不到2万的洛舍镇,竟然拥有两张“国字号“名片,其中之一便是“中国钢琴之乡”。

  洛舍,这个江南小镇的成长史,让我激动不已,像听一个扣人心弦的童话故事,一个被时光浸润过的诗意盎然的童话。 一天,一个洛舍人去了上海,朋友问他,有一批出口玩具钢琴的业务,你愿不愿意做?这个洛舍人觉得玩具钢琴做不大,不愿意做。朋友开玩笑说,莫非你还想做大钢琴吗? 大钢琴是咋做的?就是让木板拼凑的盒子发出声音,让木头发出美妙的声音。洛舍人动了心,洛舍有的是木头啊,木头不值钱,做成钢琴不就值钱了吗? 这是1984年秋天的事。那时,乡镇企业正发展得轰轰烈烈。 难怪洛舍人动心,那时,一架钢琴卖两千多元,凭票才能买到,整个浙江省全年只有20张票。还有,做钢琴的投入成本比较低,纯手工,能解决劳动力就业。能让木头盒子发出声音的钢琴厂,全国只有4家,分别位于上海、北京、广州和营口,皆是国有。其中上海斯特劳斯钢琴厂创立于清朝光绪年间,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另外三家建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由斯特劳斯技术输出帮助创办。 洛舍乡(那时还是乡)有了这个想法,德清县认为这个想法好,一是投资不大,二是朝阳产业,三是劳动密集型,于是下了决心:干!浙江人向来敢为人先,敢想敢干。可是,让木头变成钢琴,这需要专业人才。于是,洛舍人去上海找人才。通过人脉关系,他们有了四个人选。这四人愿意去浙江工作,其中一个是绍兴人,还是学徒工,没有学历,职称评不上,但是他的技术很厉害。

  德清县的领导亲自去上海,自己住小招待所的地下室,吃咸菜,对这四人却出手阔绰,答应给每人一万元安家费。那时,万元户还很稀少。这四人在上海的工资都是75元左右,到了德清,就会涨到三百多。如此优惠条件,让四人心中有了底,但是,他们还是慎重地与洛舍乡经济委员会签了协议,要求退休后能享受国有企业职工的同等待遇。协议签过,又到县公证处作了公证。

  洛舍乡派车去上海,直接将四人接至洛舍,创办了湖州钢琴厂。别看新厂规模小,这可是全国第五家钢琴企业。当时的条件也的确太差了,没有厂房,只能借助于蚕茧站,一个养蚕的地方。他们想得也很简单,从上海买回来钢琴外壳、零部件,直接组装。可是,上海方面实行了封锁,钢琴需要的8800多个零部件他们一个也买不到。

  上海钢琴厂收到四人的辞职信,也找不见他们的踪影,便立即向市手工业局作了汇报。在市手工业局的组织下,上海方面派人到湖州,要求德清县把四人给送回去。德清方面迫于压力,带着上海来的人去洛舍寻找。洛舍人得到消息,早划船过河,将四人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上海来人一无所获,只好将情况上报给了市长汪道涵。适值全国““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汪道涵要求浙江省省长薛驹把人送回去,薛驹当场答应了,让浙江省政府抄告湖州市政府,让德清把人送回上海。浙江省委王芳正在宁波主持召开全省市委会议,他没有简单地通知放人,而是就此事征求大家的意见,放还是不放?宁波市委认为,不能送回去:“上海要走了多少宁波的裁缝师傅,我们也没要求他们送回来,我们要他几个钢琴师傅,为什么就得送回去?”

  1985年3月13日,《经济参考报》以“许以万金,挖走关键人员;人心思‘走’,危及钢琴正常生产”为题,在头版报道了此事。3月16日,《解放日报》在头版发表了上海钢琴厂厂长的来信:这样的人才交流是否合理?指责“浙江乡镇企业挖走该厂4名技术骨干”。在这封信的旁边,配发了另一篇报道:上海64个机构联络会议提出,人才交流要防止自由流动。3月17日,上海《文汇报》发表该报记者的文章,对重金“挖”人予以批评。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先后做出了“认真调查此事”的重要批示。《浙江日报》随即派出两名记者,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调查。调查认为,这四名技术人员从上海钢琴厂流向洛舍乡镇企业是合理的、正确的,不应当指责、刁难,而应当鼓励、提倡。通过有关渠道,这个调查材料送到了中央和有关部委领导的案头。

  很快,受国务院领导指派,国务院政研室派人赶赴德清县,对此事进行调研,认为,上海周边企业也有解决技术难题的需求,工程师可以在星期天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重金请来的4位师傅,就像4颗种子,在洛舍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他们倾尽心力,埋头苦干。德清县将全县轻工方面的工程师全部集中到洛舍,参与研发、助力,确保成功。多年后,洛舍人仍然感慨地说,当年是集全县之力,做了钢琴的大事。

  1985年12月,湖州钢琴厂生产的“伯牙”牌131-A型和121-A型钢琴在杭州通过省级鉴定,某些主要技术指标超过了部颁标准,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著名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吴乐懿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

  德清县志载:“1986年,‘伯牙’牌131型立式钢琴被评为浙江省名、优、新、特‘四新’产品金鹰奖。1987年投资120万元,建成4条总装生产流水线,扩建部分厂房。至年底形成年产300台的生产能力,职工194人。‘伯牙’牌131型、121型立式钢琴投入批量生产,并研制110型家用钢琴和‘未来’牌112型、‘古典’牌116型立式钢琴。1988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20万元,税利60万元。”

  1997年,湖州钢琴厂转制解体。厂里的技术、营销、管理等骨干人员却像蒲公英的种子,落在洛舍镇,生根开花。洛舍镇及其附近大大小小的钢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创立。钢琴,成了洛舍镇的支柱产业,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如今,洛舍镇钢琴企业有140多家,其中能生产完整钢琴的有40多家,年产钢琴5万多架,从事钢琴产业人员有3000多人。这些钢琴,有自己的品牌,也有名家贴牌。钢琴本身需要的零部件,不用走出洛舍镇就能配齐。

  钢琴产业带富了洛舍镇。那时,洛舍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进钢琴厂当工人。镇纪委茅忠明回忆,当时,一个木匠在别人家打工每月能挣一百元,但是他们宁愿交1500元保证金去钢琴厂当工人,每月只拿25元。

  钢琴不是一个简单商品,它有技术含量,有文化底蕴,体现着音乐素养,在人们心目中有着不一样的地位。

  钢琴产业非常小众,制造钢琴的国家也就四五个,全球百分之九十的钢琴是由中国制造的,百分之九十的市场也在中国。洛舍钢琴制造业占了全国份额的七分之一。

  2019年,洛舍镇乐韵钢琴与百年“老字号”上海钢琴有限公司携手,孕育出了新的“合作共同体”——上海施特劳斯钢琴有限公司。乐韵钢琴拥有业内技术优势,上海钢琴百年“老字号”招牌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各有所长。

  30多年前因为人才流动产生“对立”的两个单位和地方,如今强强联手,比肩而立。“上海品牌”与“浙江制造”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新冠疫情反复,给钢琴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当地党委政府陆续出台有关政策,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洛舍镇纪委也迅速行动,走访钢琴企业,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这些重要监督内容的举措,推动了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保障了物流畅通,使钢琴产业链保持了稳定。下半年,洛舍镇钢琴销售额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的60%以上。

  “追求梦想的过程充满坎坷和曲折,坚守信念,我们执着,我们坚强,让我们登上人生的舞台,尽情展现我们对钢琴艺术的精彩演绎。”洛舍镇钢琴厂家墙上的这几句话BWIN必赢,让我激动,也让我浮想联翩。金碧辉煌的钢琴演奏大厅,金光灿灿的稻浪,广袤的田野,双脚沾满泥水的插秧农民,这些毫不相干的画面,诗句一般交织在我的脑海。原来,它们就是一首诗。 洛舍人说,农民也能造出世界级的钢琴。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